国产芯片不足,真的只是因为难造吗

 

 

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 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第744.11(b)条规定:“根据特定的、明确的事实,BIS(美国产业与安全局)有理由相信,某一实体已参与、正在参与或有重大风险将参与或从事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背道而驰的活动,则BIS可以根据本条的规定,将该实体以及代表该实体行为的实体加入实体清单”。

 

美国产业与安全局(BIS)会将不时更新的实体清单发布在《出口管理条例》。实体清单中将列出受限于特定出口许可要求的外国自然人、企业、科研院校、政府机构及其他组织(简称“EL实体清单”或“实体清单”)。通常,出口商与实体清单进行任何EAR受控物项的交易(包括出口、再出口甚至国内转让)前,都必须获得相应的出口许可证。美国制定的《出口管理条例》使我国半导体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为我国自主造芯的能力一直是薄弱的,一旦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就将面临芯片断供的危险,俗称的“卡脖子”事件。由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卡脖子”事件中,可以认识到我们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还是十分落后的事实。

 

 

国产芯片的不足真的是因为芯片难造吗?

——

在此之前有不少人提出我国芯片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无法生产高端的光刻机、无法生产半导体原材料等因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承认,那便是人才的缺失。有研究表明,我国芯片行业人才需求规模达70万之多,而我国现有人才储备量在40万左右,人才缺口有30万左右。单凭每年学校向社会输送的集成电路专业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国内产业发展的需求。

 

芯片产业不仅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上下游产业链,还有EDA软件、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在芯片人才方面的储备太少了,可以说是整个产业全面短缺。我们不得不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芯片产业本身比较落后,从目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状况来看,我们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芯片,大部分集中在电源、逻辑、存储、MCU、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中低端产品,相对来说竞争力比不上国外的高端产品。相比之下许多人才会选择进入外企就业,毕竟国外的一些企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成熟的产业体系,优厚的待遇等,无疑是对芯片人才极大的吸引。国产芯片产业落后也就成为导致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失的一个因素。芯片的研发不是短时间能见成效的,几乎每一款芯片从研发到标准化生产,少则三五年,而且标准化以后到推广又需要时间,这期间的研发费用巨大,试错成本高,加之芯片更新换代较快,所以导致芯片产业投资的风险很大,一般企业是很难涉足这个行业,但是难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做,芯片的国产替代一直都是需要大力发展的。

 

 

其次,对于芯片企业来说,校园环境中的优等生不等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优秀人才。综合社会方方面面来看,科技的进步以及更迭换代速度远超想象,如何让学生在校园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并学以致用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有专家认为应该将高校培养、企业自主培养和社会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高校培养力度,开展员工职业教育培训,从而构建良好的集成电路相关领域创新型生态体系。

 

 

另外,我们可以感受到,近年来,中国芯片行业在迅速的发展,国家也在大力支持,2020年的全国两会两会中“集成电路”这个词屡次被提及,毫无疑问芯片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这时候市场的扩大直接导致人才需求量大幅的增加,但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速度并没有改变,从而加剧了芯片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从美国对芯片产业的打压中,我们可以看到芯片的自主可控对国家的发展多么重要,相应地可以显示出芯片产业中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应该要增加行业对芯片人才的重视程度。